【數字標牌網】 服務熱線:400-6787-360 | 投稿郵箱 | 會員登錄 | 免費注冊 | 設為首頁 | 加入收藏 | RSS | 客戶服務 | |||
|
![]() |
實際上,現在談及的OLED取代LCD 話題,主要是指主動驅動的TFT-AMOLED技術取代TFT-LCD技術的產品。二者都是主動驅動技術,驅動技術上都在用了薄膜晶體管電路結構。但是由于二者技術體系的階段差異,OLED和LCD 的顯示性能、產品工藝、適用條件、成本因素都有著巨大的差異。
首先,在顯示性能上,OLED比LCD技術要完美很多:主要包括OLED達到了3-5倍于LCD的對比度、超過LCD技術40%的色彩范圍、OLED擁有完美的可視角度體驗、具有超過LCD千倍的響應速度、具有單位功耗更高的亮度、具有真正的黑色顯示效果、同等物理像素密度下具有更高的動態分辨率、三分之一LCD的屏幕厚度(理論上OLED可以制造1毫米厚度的電視機)。可以說,在主要的顯示指標上,OLED沒有那一項低于LCD產品。如果真的要找出一些技術上的不足,主要就體現在壽命這個因素上(目前LCD的使用壽命顯著高于OLED產品,這是LCD技術和OLED比較唯一的一個優勢)——但是OLED得壽命水平也在不斷提升。
第二在產品工藝,OLED技術具有更低的材料消耗和更少的工程步驟。這是人們相信OLED將成為LCD替代性技術的最重要原因。除了對材料和工藝方面的要求比LCD低近1/3外,OLED的加工工藝也比LCD簡單得多。據相關資料顯示,OLED顯示屏需要86道加工工序,而LCD屏則需要200多道工序。
從產品結構上將,LCD顯示產品必須包括背光組件(光源、導光板、反射板、擴散板、棱鏡和框架等多種器件組成)、LCD陣列和TFT驅動部分三個方面。而OLED顯示技術則只需要oled陣列和TFT驅動部分。二者的TFT驅動部分的結構差異不大,主要體現在薄膜晶體管的材料和工藝可能有所差別,但是也可以毫無差別,采用相同的技術和材料制造。而在主要的和新材料LCD和OLED陣列方面,OLED的固體特性,使得其整體結構和工藝流程也更為簡單。
第三,在適應條件上,OLED也有著很大的優勢。OLED是固體顯示,這卻別于LCD 的液體屬性,因此其對溫度和壓力更為不明感,可以適應更寬廣的溫度和壓力環境的需求。OLED的視角范圍超過LCD一倍以上,使得OLED可以適用于更廣闊的視角需求應用之中。OLED是自主發光產品,黑色表現尤為突出,同時適合更高亮度的發光。因此起在黑暗、或者是高亮條件下,都渴望制造出理想顯示效果的器件。
另一方面,OLED產品可以采用多種基地制作——這源于OLED是固體顯示的特性,因此OLED可以制造成柔性顯示設備、透明顯示設備等特種顯示產品。此外,OLED本身結構簡潔的特點,還是其可以再近眼顯示(頭盔瞄準設備)上發揮其獨特優勢。
第四,也是OLED另一個巨大的優勢,那就是成本。上面已經提到,OLED在產品結構、工序、材料消耗上,都比LCD擁有優勢,這實際上已經可以構成一個可以預期的成本優勢。
同時,OLED面板的制備生產線,可以再現有的LCD生產線的基礎上改造而成,進而節約一半的投資,還可以使未到壽命的LCD生產線不至于浪費掉。這一特點,使得對于制造商而言,OLED不像是渠道者,而更像是LCD的升級產品。這種特點有利于OLED產業在初期的高速成長。LCD產業積累的產能,和大尺寸高世代工藝技術都可以在OLED時代很好的得到繼承和發展。
從技術角度看,OLED比LCD的優點要多很多,唯一的壽命問題其實也不是大問題:萬小時單位的OLED產品壽命已經足可以被市場幾接受。而在產業進程上,2012年可能上市的OLED產品55寸彩色3D電視機的最終售價不會高于8000美元,這遠低于首款60寸液晶電視上市之時的2.8萬美元。另據LG公司表示,2018年OLED產品的實際價格渴望低于LCD產品。
因此,LCD和OLED的優劣比較只能得到一個結論:OLED取代LCD只是一個時間問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