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記者在2011年11月16日~18日于太平洋橫濱會展中心舉行的“Embedded Technology 2011”上觀察了各公司展出的LSI。在CEATEC Japan 2011上記者也曾這樣做過(參閱本站報道1),相對于CEATEC會場的巨大規模,LSI的展示則較少,當時真正有一種“尋找LSI”的感覺。而ET是日本國內展會中數字類LSI出展最多的(至少筆者這樣認為)。稍加留意走兩步就會見到LSI。在這里,首先介紹最大的MPU企業——美國英特爾和英特爾日本。
從“嵌入”走向“智能”
繼去年的ET2010之后,ET2011首日上午10點的特邀演講仍由美國英特爾的Ton Steenman(英特爾架構事業部副總裁兼智能系統部總經理)演講。2010年Steenman隸屬于“嵌入產品”事業部,而今年變成了“智能系統”事業部。據Steenman和英特爾日本介紹,這不是調任,而是部門名稱變了。
這意味著美國英特爾的著力點——應用發生了變化。智能系統指的是嵌入設備的一部分,其通過通信線路等與其他設備連接。例如“原來的控制設備是在本地運行的。即基本是基于與自身相連的傳感器的輸入信息來控制的”(Steenman)。而“智能系統還能從其他設備等從外界獲得數據,能實現更高級的控制,或向外界發送信息”(Steenman)。
美國英特爾在PC、服務器及便攜式信息設備等IT領域,一直在強調"聯網",將"聯網"擴展到嵌入設備領域的就是智能系統。Steenman舉例說明了智能自動售貨機不再只是單純銷售清涼飲料和碳酸飲料,還會與其他智能設備交換信息。諸如,還可在自動售貨機的顯示屏上顯示緊急災害信息等,當作防災設備使用。
今后還將不斷變化
Steenman表示,目前的智能系統多都處于只能聯網的階段,但今后將不斷發展。“智能系統(嵌入設備)一般壽命比較長,考慮到發展空間,大多都會使其具備充分的運算能力”(Steenman)。雖然邏輯稍顯牽強,但筆者不得不佩服其對更高性能MPU及MCU的營銷積極性。
隨著從嵌入到智能的變化,在美國英特爾和英特爾日本的展區,“Atom”的衰落明顯。Atom作為嵌入設備和上網本用86類芯片面世時,ET展位上充滿了配備Atom的板卡。今年雖然也有Atom板卡,但還展示了“Core i7”板卡,“Atom=嵌入式處理器”的概念完全瓦解了。
以下恐怕純屬個人興趣,展區內還有另一個亮點。除LSI外,筆者還曾撰寫了不少EDA(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)工具相關的報道,此次被展區一角的“CoFluent Studio”展示吸引住了。CoFluent Studio是法國CoFluent Design公司開發的上游設計用EDA工具,該公司2011年夏季被美國英特爾收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