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益性、經營性并重新媒體產業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
編輯:谷子 [ 2011-2-17 9:29:48 ] 文章來源:經濟新聞
內容導航:
公益性、經營性并重新媒體產業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
“十二五”規劃第39條提到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、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。按照“十二五”規劃的精神,新媒體企業仍然要堅持在重視新媒體建設、運用、管理的同時,把握正確輿論導向。
百視通作為在政府引導下率先從SMG制播分離出來的經營性市場主體,多年來始終不遺余力地樹立媒體的社會責任感,在大型活動中不斷添加公益元素。2月10日,百視通IPTV、互聯網電視等全國平臺上首次發布“解救乞討兒童大行動”專題節目,借助新媒體覆蓋面廣、互動性高、效率高、可以回看等傳播優勢,升級網絡公益被拐兒童解救行動。
吳教授指出:“以IPTV、手機電視、互聯網電視為代表的新媒體參與公益事業,一方面可以帶動公益宣傳影響的普及,另一方面,新媒體的高互動特性也促進了對公益項目執行的監督力,為公益捐助提供了更多渠道的可能。”百視通網絡打拐行為履行了企業社會責任,文化發展不僅是經濟效益,還能促進社會效益。
頁碼:
上一頁
1
2
3
4
有意與本網合作者請與《數字標牌網》聯系。未經《數字標牌網》書面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,否則即為侵權。
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