存在的問題
編輯:寒青 [ 2011-3-26 8:53:40 ] 文章來源:數字標牌網
內容導航:
存在的問題
總體來看,我國計算機產業的發展模式是以投資驅動、加工貿易為主體,以外向型經濟為特征的粗放型的。當前,資源瓶頸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,電子垃圾處理成為重要問題;我國人口紅利日益減少,企業生產成本不斷提高,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迫在眉睫。
1.CPU、操作系統、存儲芯片、液晶面板等上游關鍵件依然受制于人。
我國計算機企業創新基礎薄弱,產品同質化及市場競爭加劇,企業收入及產品利潤不斷下滑,創新研發投入“捉襟見肘”,影響企業創新根基。微型計算機中CPU、操作系統難于擺脫“Wintel”體系的控制。目前,在第三代平板顯示技術研發方面,出現了參與的企業少、人才少、研發資金更少的局面。
5年來,微型計算機價格快速下降,部分企業毛利潤低于5%。利潤的匱乏,使得企業無資金投入研發與創新。
2.創新基礎薄弱。
在工業計算機領域,我國工業計算機企業規模尚小,自主研發能力弱,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。同時,國內從事工業計算機體系研究的學研機構匱乏。在工業計算機生產上沒有形成較完善的產業鏈,在產學研上也沒有形成有效的支撐體系。產業創新發展的基礎薄弱,后勁不足。
3.推進信息服務業發展的市場機制不健全。
推進信息服務業發展,需要健全的市場管理機制,需要法律法規的保障,需要標準規范的約束。市場管理機制包括經營者的誠信機制、市場主辦者的自管機制、行業協會建設的自律機制、消費者的保護機制、政府的監管監督機制等等。目前這些機制尚不健全。
4.大中小企業地位不清。
我國產業發展環境不容樂觀,從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看,中小企業是創新主體,本應形成自主創新、被收購、收益后再創新的循環,以利于品牌企業發展成為“大品牌”企業,產品制造企業發展成為“系統級產品”的制造企業。但是我國大中小企業沒有在市場競爭中形成互補的格局,這對高技術產業中形成大品牌企業、龍頭企業,建設跨國公司,走向國際市場非常不利。
頁碼:
上一頁
1
2
3
下一頁
有意與本網合作者請與《數字標牌網》聯系。未經《數字標牌網》書面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,否則即為侵權。
數字告示